细菌性毛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
细菌性毛囊炎系毛囊浅部或深部的细菌感染。常发生在瘙痒性皮肤病的基础上,毛发损伤、皮肤浸渍、局部封包、外用皮质激素为常见诱因。主要的致病菌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。
细菌性毛囊炎好发于毛发易摩擦的部位,如头皮、颈、胸背、臀部,或与各种物理化学因素接触的部位。基本损害为散在分布的红色毛囊丘疹,顶端迅速化脓,周围绕以红晕,中间有毛发穿过。脓疱干涸或破溃后结痂,后者脱落后痊愈而不留瘢痕。另一类型为光滑皮肤的脱发性毛囊炎,表现为下肢对称的脓疱毛囊性损害,痊愈后留下持久脱毛。主要症状有痛痒感,局部淋巴结可肿大。可急性发作迅速痊愈,亦可反复发作多年不愈,还可发展为深在的损害。脓液的直接涂片和革兰染色可找到病原菌。组织病理示毛囊区急性炎症反应,慢性者可出现淋巴细胞、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,皮脂腺可破坏。
怎么治疗细菌性毛囊炎?黑龙江省哈尔滨肤康皮肤病医院为大家解答!
注意个人卫生,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和慢性消耗性皮肤病。
1.局部治疗:可用含消毒剂的肥皂清洗局部,外用药物可酌情选用1%樟脑、5%硫磺炉甘石洗剂、3%碘酊、0.5%新霉素软膏等外用抗生素软膏,亦可用聚维酮碘软膏。
2.全身疗法:主要用常规剂量的抗生素及磺胺药。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、头孢类和大环内脂类药等。反复发作者可试用疖病菌苗或自身菌苗,有时亦可用一些免疫增强剂。
3.中药治疗:必要时可服清热解毒的中药。
http://www.zbipe.com/mny/2011.html
